
新能源汽车冷却液是保障电池、电机等核心部件正常运行的重要介质,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,冷却液的性能会逐渐下降,定期更换冷却液是维护车辆性能和延长部件寿命的关键环节。掌握正确的更换流程,能确保更换工作安全、高效地完成。
更换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前,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。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冷却液,新能源汽车的冷却液与传统燃油车有所不同,尤其是针对电池和电机的冷却液,通常具有更高的绝缘性、防腐性和热稳定性。要严格按照车辆制造商的要求,选择指定型号和规格的冷却液,避免因型号不符影响冷却效果或损坏部件。可以通过车辆用户手册查询具体的冷却液型号,也可咨询品牌 4S 店或专业维修机构。
其次,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,包括千斤顶、举升机(或斜坡)、扳手、螺丝刀、冷却液回收桶、漏斗、抹布等。同时,要确保工作环境安全、通风良好,远离火源和热源,因为部分冷却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易燃性。另外,更换冷却液前需让车辆处于冷态,即停车后至少等待 1-2 小时,使发动机、电机和电池组温度降至常温,避免因高温打开冷却系统时冷却液喷出造成烫伤。
准备工作就绪后,进入具体的更换步骤。第一步是释放旧冷却液。先找到车辆的冷却液储液壶,通常位于发动机舱或电池包附近,壶身有 “MAX” 和 “MIN” 刻度线。打开储液壶盖时要小心,可先轻轻拧松盖子释放内部压力,再完全打开。然后找到冷却系统的放水阀(或放水螺丝),不同车型的放水阀位置不同,可能在电机冷却回路、电池冷却回路或散热器底部,可参考车辆维修手册确定位置。将冷却液回收桶放在放水阀下方,拧开放水阀,让旧冷却液完全排出。对于部分具有多个冷却回路的新能源汽车(如电池和电机分开冷却),需要分别释放各个回路的旧冷却液,确保排放彻底。
旧冷却液排放完毕后,需对冷却系统进行冲洗。关闭放水阀,通过储液壶向冷却系统中加入专用的冷却系统清洗剂或蒸馏水,然后启动车辆,让电机和电池组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行 5-10 分钟,使清洗剂或蒸馏水在冷却系统内充分循环,冲洗掉内部的杂质、水垢和残留的旧冷却液。之后再次打开放水阀,排出冲洗液,若冲洗液仍较浑浊,可重复冲洗 1-2 次,直至排出的液体清澈为止。
冲洗完成后,开始添加新冷却液。关闭放水阀,将新冷却液通过漏斗缓慢倒入储液壶中,注意不要超过 “MAX” 刻度线。添加过程中,可轻轻挤压冷却管路,帮助排出系统内的空气,避免产生气阻影响冷却效果。对于部分车型,可能需要通过专用的排气螺栓或放气阀进行排气,具体操作需按照车辆手册进行。添加完成后,盖上储液壶盖子,但不要完全拧紧。
接下来是排气和检查。启动车辆,让电机和电池组在怠速或低负荷状态下运行,同时打开空调制热模式(若车辆有此功能),使冷却系统充分循环,促使系统内的空气排出。运行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储液壶内的冷却液液位,若液位下降,需及时补充新冷却液至 “MAX” 刻度线。待车辆运行 10-15 分钟,确认冷却系统无气泡冒出、液位稳定后,关闭发动机,让车辆冷却一段时间,此时液位可能会因冷却而略有下降,再次补充冷却液至正常刻度,然后完全拧紧储液壶盖子。
更换冷却液后,还需进行最后的检查和清理工作。检查放水阀、储液壶盖子等部位是否拧紧,有无冷却液泄漏。用抹布擦拭溅出的冷却液,因为冷却液具有腐蚀性,若长时间残留可能会损坏车辆漆面或部件。同时,要妥善处理回收的旧冷却液,旧冷却液属于危险废物,不可随意倾倒,应交由专业的回收机构进行处理,避免污染环境。
更换完成后,建议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关注车辆的冷却系统状态,观察储液壶液位是否正常,行驶中是否出现异常温度报警(如电池高温、电机高温等)。若发现液位持续下降或出现报警,可能是冷却系统存在泄漏或排气不彻底,需及时检查并处理。
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(如纯电动汽车、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),其冷却系统的结构和更换流程可能存在细微差异,尤其是电池冷却回路的更换,部分车型需要专用设备进行操作。因此,对于缺乏维修经验的车主,建议前往品牌 4S 店或专业维修机构进行更换,以确保更换质量和车辆安全。
总之,新能源汽车冷却液的更换流程包括准备工作、释放旧液、冲洗系统、添加新液、排气检查和后续清理等步骤,每个环节都需认真操作。严格按照车辆制造商的规范进行更换,才能有效保障冷却系统的性能,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、高效运行提供可靠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