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新能源汽车冷却液的选购中,“原厂” 与 “第三方” 的选择一直是车主争论的焦点。原厂冷却液由车企官方推出,第三方产品则来自专业化工品牌,二者各有优劣。了解它们的差异,才能结合自身需求做出最优选择。
原厂冷却液的核心优势在于适配性无可替代。车企会针对旗下车型的电池类型、热管理系统设计,定制冷却液配方。比如特斯拉原厂冷却液的绝缘电阻和导热系数,完全匹配其 4680 电池的散热需求;比亚迪刀片电池专用冷却液则能精准控制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温度。这种 “量身定制” 能最大限度减少兼容问题,降低漏液、腐蚀等风险。此外,使用原厂冷却液可保障车辆质保权益,部分车企明确规定,添加第三方冷却液导致的故障不在保修范围内。
但原厂产品的短板也很明显。一是价格偏高,以蔚来为例,一次冷却液更换的材料费加工时费约 800 元,比第三方产品贵 50% 以上;二是购买渠道受限,只能通过 4S 店或官方商城获取,对于偏远地区车主不够便捷;三是选择单一,车企通常只提供一种规格的冷却液,难以满足部分车主对长效性、环保性的个性化需求。
第三方冷却液的最大吸引力在于性价比和选择多样性。专业化工品牌如车瑞等推出的新能源冷却液,价格普遍比原厂低 30%-40%,且电商平台和汽配城均可购买。同时,第三方产品技术路线更丰富,比如车瑞的长效型冷却液,使用寿命长,能减少更换频率。
不过,第三方产品的风险不容忽视。适配性是最大隐患,即使标注 “通用型”,也可能与某些车型的冷却管路材质不兼容,导致密封件老化。此外,市场上存在假冒伪劣的第三方产品,其绝缘性、抗腐蚀性不达标,可能引发电池短路。更重要的是,使用第三方冷却液可能影响质保,一旦出现三电系统故障,车企可能以 “未使用原厂耗材” 为由拒绝理赔。
综合来看,新车质保期内建议优先选择原厂冷却液,尤其对于比亚迪、特斯拉等对热管理系统要求严苛的车型,原厂产品能规避兼容风险和质保纠纷。若车辆过了质保期,且注重性价比,可选择通过车企认证的第三方产品(如获得大众 MEB 平台认证的冷却液),并保留购买凭证。无论选择哪类,都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,避免因小失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