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News activities
新闻活动
了解车瑞及行业资讯
新能源车冷却液添加误区:直接加水后果有多严重?
时间: 2025-08-21
阅读量:58
作者:
分享:
当新能源车仪表盘亮起冷却液不足警告时,部分车主为图方便,直接向冷却系统添加自来水或矿泉水。这种看似“省钱省事”的操作,实则埋下重大安全隐患。哈尔滨某维修站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因私自兑水导致的新能源车故障占比达42%,单次维修成本最高达3.8万元。车瑞科技将带大家看看兑水冷却液的危害。
1. 冰点沸点崩溃:极端天气下的“定时炸弹”
冬季结冰:水的冰点为0℃,若冷却液含水量超过30%,在-10℃环境下即可能结冰膨胀,导致电池包外壳开裂。
夏季开锅:水的沸点仅100℃,而新能源车专用冷却液沸点可达131℃
2. 电导率飙升:电池短路风险激增
实验数据显示,蒸馏水电导率约为5μS/cm,而自来水可达500μS/cm。当冷却液含水量超过10%时,电导率将突破200μS/cm安全阈值。
3. 腐蚀加速:冷却系统“慢性中毒”
自来水中的氯离子(Cl⁻)会破坏OAT防腐膜,导致铝制散热器腐蚀速率提升8倍。
4. 水垢沉积:散热效率断崖式下跌
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在80℃以上会形成碳酸钙沉淀,堵塞冷却管路。实验室模拟显示,兑水冷却液使用3个月后,传热系数下降32%,相当于电池组工作温度升高8℃。
5. 添加剂失效:防护体系全面崩溃
冷却液中的亚硝酸盐、硅酸盐等缓蚀剂遇水会分解失效。
新能源车冷却液是保障电池安全的“生命液”,其性能要求远高于传统燃油车。车主切勿因小失大,用“省小钱”换“大麻烦”。车瑞科技提醒您:一次规范的冷却液更换,可能为您省下数万元维修费,更避免电池起火等致命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