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activities
新闻活动
了解车瑞及行业资讯
燃料电池冷却液漏了咋办?小问题也可能出大麻烦
时间: 2025-08-15 阅读量:113 作者:
分享:

燃料电池作为高效清洁的能源装置,其正常运行离不开冷却液的循环散热。但看似不起眼的冷却液泄漏,若处理不及时,可能引发电池性能骤降、部件损坏甚至安全隐患。了解泄漏的危害、检测方法和应对措施,才能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。


冷却液泄漏的潜在风险

燃料电池堆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,冷却液需持续带走热量以维持 80-90℃的最佳工作温度。一旦发生泄漏,首先会导致散热效率下降,电池堆局部温度飙升,可能引发膜电极脱水、催化剂活性降低,直接造成发电效率大幅下滑。


更严重的是,冷却液若渗入电池堆内部,会破坏质子交换膜的质子传导性能,甚至导致电池单体短路。对于采用水 - 乙二醇溶液的冷却系统,泄漏还可能腐蚀周边金属部件,缩短设备使用寿命。在车载燃料电池等移动场景中,泄漏还可能因冷却液不足引发系统停机,影响正常运行。


当燃料电池系统出现异常时,可通过以下方法判断是否存在冷却液泄漏:


压力检测:关闭系统后,对冷却回路施加一定压力(通常 0.1-0.2MPa),观察压力变化。若压力持续下降,说明存在泄漏点。


目视检查:重点查看管路接口、密封圈、泵体等易损部位,若发现白色结晶(冷却液蒸发后残留)、湿润痕迹或滴液,可初步定位泄漏点。


液位监测:定期检查冷却液储罐液位,若短时间内液位明显下降且无其他消耗途径,需警惕泄漏问题。


仪器检测:部分高端系统配备冷却液浓度传感器,当检测到回路中冷却液浓度异常降低时,可能提示存在泄漏。



一旦确认泄漏,需立即采取措施控制风险:


停机断电:迅速关闭燃料电池系统及相关电源,避免在泄漏状态下继续运行,防止高温部件与泄漏的冷却液接触引发意外。


定位修复:根据检测结果找到泄漏点。若为管路接头松动,可重新紧固;若密封圈老化,需更换同规格耐温密封圈;若管路或部件破损,应及时更换新件,更换后需确保接口密封完好。


系统清洗:修复泄漏点后,需排放残留冷却液,用专用清洗剂冲洗冷却回路,去除可能残留的杂质和腐蚀物,避免二次污染。


补液排气:按规定型号加注冷却液(注意不同类型冷却液不可混用),并排出回路中的空气,防止气阻影响散热效果。


测试验证:重新启动系统,监测温度、压力及液位变化,运行 30 分钟以上确认无异常后,方可恢复正常使用。


预防泄漏的日常维护要点


定期检查:每周检查管路接口、密封圈等部位的完好性,每月进行一次压力测试,及时发现潜在泄漏风险。


规范操作:加注冷却液时避免过量,防止系统压力过高导致泄漏;更换部件时选用原厂配件,确保尺寸和材质匹配。


环境控制:保持燃料电池工作环境清洁干燥,避免灰尘、油污污染密封圈,降低老化速度。


更换周期:按照设备手册要求定期更换冷却液和密封圈,一般冷却液每 2 年或 4 万公里更换一次,密封圈每 1-2 年检查更换。


燃料电池冷却液泄漏虽看似小事,却关乎系统安全与寿命。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,掌握快速检测和应急处理方法,才能将泄漏风险降到最低,确保燃料电池系统长期稳定运行。


首页 免费通话 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