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activities
新闻活动
了解车瑞及行业资讯
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,冷却液选择有讲究:选错可能触发热失控
时间: 2025-08-22 阅读量:12 作者:
分享:

新能源汽车冷却液并非 “通用款”。纯电动车、插电混动车型(PHEV)、增程式电动车的动力架构差异,使其对冷却液的冰点、沸点、电导率、防腐性等指标要求截然不同。选错冷却液不仅会导致散热效率下降,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电池热失控或电机烧毁。了解不同车型的冷却液特性,是新能源车主保养的必修课。


纯电动车:电池与电机的 “双温区” 需求


纯电动车(BEV)的冷却液系统分为电池包回路和电机电控回路,两者对冷却液的要求存在明显差异:


电池包回路的冷却液必须满足低电导率(≤10μS/cm)。因为电池模组间存在高压电(通常 300V 以上),若冷却液电导率过高,可能引发内部短路。某实验室测试显示:电导率超过 50μS/cm 的冷却液,在电池包轻微漏液时短路风险提升 8 倍。同时,电池冷却液需具备高比热容(≥3.5kJ/(kg・℃)),才能快速吸收电池充放电产生的热量,避免局部过热。


电机电控回路则更看重高沸点(≥108℃)和抗泡性。电机工作时温度可达 140℃以上,冷却液沸点不足会导致沸腾产生气泡,阻碍散热。此外,电机轴承等金属部件要求冷却液具备低腐蚀速率(对铝合金腐蚀率≤5mg/(dm²・d)),否则会因金属离子溶出堵塞冷却管路。


目前纯电动车主流使用乙二醇基专用冷却液,添加了特制缓蚀剂(如硅酸盐、唑类),兼顾电绝缘性与防腐性。需注意:电池回路与电机回路的冷却液不可混用,部分车型甚至要求使用不同型号(如特斯拉 Model 3 的电池冷却液与驱动单元冷却液型号不同)。



插电混动车型(PHEV):兼顾燃油与电驱的 “兼容特性”


插电混动车型同时拥有发动机和电机系统,冷却液需满足双系统兼容性:


对发动机部分,需具备传统防冻液的防腐性,能保护铸铁缸体、铜质散热器(腐蚀率≤3mg/(dm²・d));


对电机电池部分,需满足纯电动车的低电导率要求(≤20μS/cm),避免高压部件短路。


这类车型的冷却液多为 “全能型” 配方,以乙二醇为基础,添加有机羧酸型缓蚀剂(OAT 技术),既适应发动机的高温高压环境,又能满足电驱系统的绝缘需求。但需注意:PHEV 的冷却液更换周期通常比纯电动车短(约 4 万公里 vs 6 万公里),因发动机运行会加速冷却液老化。


增程式电动车:电机主导下的 “长效要求”


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动机仅用于发电,主要热源来自电机和电池,其冷却液特性更接近纯电动车,但有更长的换液周期(部分车型达 8 万公里)。这要求冷却液具备优异的抗氧化性,在长期循环中不易分解产生杂质。


增程式车型的冷却液通常采用有机酸配方(NOAT 技术),不含磷酸盐,可减少水垢生成,适合长期使用。同时,其冰点需根据地域调整:北方地区选择 - 45℃以下的冷却液,南方地区可放宽至 - 35℃,但需确保全年适用(避免冬季临时更换)。


警惕混用与劣质品:不同类型冷却液混合可能产生沉淀(如乙二醇与丙二醇混合);劣质冷却液的缓蚀剂不足,使用 6 个月就可能导致铝制部件腐蚀。建议通过 4S 店或正规渠道购买,保留购买凭证。


新能源汽车冷却液选择,本质是 “热管理系统的适配工程”。电池、电机、发动机的不同特性,决定了冷却液不能简单通用。车主在保养时需仔细核对车型要求,必要时冷却液厂家售后 —— 这看似微小的细节,实则是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防线。


首页 免费通话 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