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activities
新闻活动
了解车瑞及行业资讯
混动 vs 纯电:冷却液需求为何天差地别
时间: 2025-08-18 阅读量:121 作者:
分享:

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混动车型和纯电车型虽然都摆脱了对传统燃油的完全依赖,但动力系统的差异让它们对冷却液的需求有着天壤之别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用量上,更渗透在性能要求、循环路径等多个维度。


混动车型:多系统协同,冷却液需 “一专多能”

混动车型(包括插混、油混)保留了内燃机,同时新增电机、电池等电驱系统,相当于 “燃油车 + 电动车” 的混合体,这让冷却液的工作场景变得复杂。首先,内燃机工作时温度可达 90-110℃,要求冷却液具备高温抗氧化性,防止在金属管道内产生水垢;而电机和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在 25-40℃,需要冷却液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,避免低温启动时出现局部冻结。


其次,混动车型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往往是独立的两套:一套服务于发动机,使用传统的乙二醇型冷却液,沸点需达到 108℃以上;另一套专门为电机、电控和电池降温,可能采用 conductivity 更低的专用冷却液,防止电路短路。这种 “双循环” 设计让混动车型的冷却液总用量比同级别燃油车多 30%,但比纯电车少 15%-20%。



纯电车型:电驱为核心,冷却液侧重 “精准控温”

纯电车型没有内燃机,动力系统以电机、电池和电控为主,冷却液的核心任务是给电池组 “精准控温”。电池在充放电时会产生热量,温度超过 45℃会影响续航和寿命,低于 0℃则充电效率骤降,因此冷却液需要配合热泵系统实现 “双向调节”—— 既在高温时散热,又能在低温时通过 PTC 加热器为电池预热。


为了适应电池包的密集结构,纯电车冷却液往往采用低粘度配方,能在细小的冷却管道中快速流动,均匀带走每个电芯的热量。同时,电池组的高压环境要求冷却液必须是高绝缘性的(电导率<10μS/cm),即便发生微量泄漏也不会引发安全隐患。此外,纯电车的冷却液循环系统更依赖电子水泵控制流量,对冷却液的抗泡性要求更高,避免气泡阻碍热量传递。


选择与维护:差异决定养护方式

混动车型的冷却液更换需 “区别对待”:发动机冷却液按传统周期(约 4 万公里)更换,电驱系统冷却液则可延长至 8 万公里,两者不能混用。纯电车型的冷却液虽然更换周期更长(通常 10 万公里以上),但需定期检查液位,尤其是北方车主在冬季来临前,要确认冷却液的冰点是否符合当地气温要求(一般需低于 - 35℃)。


无论是混动还是纯电,冷却液的选择都不能马虎:混动车型要兼顾高温稳定性和电气安全性,纯电车则必须使用原厂认证的绝缘冷却液。认清这些差异,才能让爱车的 “血液循环系统” 始终保持健康。


首页 免费通话 联系我们